小曲 发表于 2022-6-14 17:08:05

MRD≈血液基因检测?


作者:闵
最近诸如“术后复发风险监控”、“术后ctDNA检测”、“ctDNA疗效评估”、“MRD检测”等等词汇在病人之间传播迅速,不少术后担心复发的病人和治疗中想停药的病人对此有极大的热情,也查阅了很多资料,但最终仍然是一头雾水,搞不清到底什么是ctDNA检测而什么又是MRD检测,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本篇就简单为各位讲解ctDNA、血液基因检测以及MRD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ctDNA?
肿瘤基因检测的对象就是肿瘤细胞提取的DNA(或者RNA,但目前较少使用),无论是病理组织中提取的DNA还是血液中的ctDNA都可以用于基因检测。这就像淘米煮饭,DNA就是煮饭需要的米,当然这DNA必须是来自肿瘤细胞的才有检测价值,有足够量的肿瘤DNA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ctDNA全称是Circulating Tumor DNA,即循环肿瘤DNA。ctDNA是一种由肿瘤细胞释放的游离状态的DNA,它广泛存在于血液、滑膜液或脑脊液等体液中。与之相对的有cfDNA,全称Circulating-free cell DNA,即循环游离细胞DNA,它是由人体细胞释放到血液等体液中的游离状态DNA。简单来说就是正常细胞也会向血液中释放DNA,其与肿瘤细胞释放的DNA合在一起统称cfDNA,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请务必记住并理解。
由于血液具有流动性,ctDNA在血液中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可能存在稀疏之分,就好像一条流淌的大河中的鱼群必然会有的地方聚集而有的地方稀少,因此也造成了ctDNA检测的不确定性。
什么是血液基因检测?
大家对血液基因检测并不陌生,毕竟平常都有接触,就是抽管血做基因检测,根据结果看有没有靶向药可用。ctDNA的发现给血液基因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血液基因检测理论上就是抽血并提取所抽血液中的ctDNA,然后上机检验,因此血液基因检测其实也可以称为ctDNA检测。
很多人对于血液基因检测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准”,担心血检可能会造成漏检,这是由于血液中ctDNA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毕竟血液无法像组织一样做成蜡块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足量的肿瘤细胞,而且DNA本身也无法肉眼观察。即便是通过穿刺、气管镜等活检手段直接从肿瘤病灶上取样都有可能出现未取到肿瘤或者肿瘤细胞偏少的情况,更何况时刻在流动的血液呢?
目前得到认可的血液基因检测技术有RT-PCR(ARMS法)、dd-PCR以及NGS(二代测序),ARMS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在三种技术中相对较弱,因此目前使用较少;dd-PCR法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由于可检测的基因偏少,因此目前主要用于血液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NGS也具有不错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能够检测的基因类型也较多,因此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血液基因检测技术。
2022版NCCN指南中认可ctDNA检测,也就是血液基因检测,可用于难以获取标本的患者或者病理诊断后组织样本量不足的病人替代检测;但同时也指出血液检测有可能存在30%左右的假阴性,即10个有驱动基因突变的病人中有3个可能会被漏检,原因前面也说了,除了目前技术本身限制以外,血液样本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假阴性的存在。
什么是MRD检测?
“MRD检测”、“微病灶残留”应该是这一年来最热门的词汇,很多病友十分热衷了解这到底是何方神圣,是不是真的能判断复发和停药,到底什么是MRD检测?
吴一龙教授等在《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残留病灶专家共识》中将MRD(分子残留病变)定义为:经过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T/CT)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但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代表着肺癌的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可能。
《共识》将肺癌分子异常(即MRD阳性)定义为:在外周血可稳定检测出丰度≥ 0.02%的 ctDNA,包括肺癌驱动基因或其他的Ⅰ / Ⅱ类基因变异。
是不是看不太明白?我这就给各位翻译:

xjy 发表于 2022-6-14 22:55:39

血液基因检测没有突变的,原发灶取不到组织,怎么办?要继续换家基因检测公司做血液检测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MRD≈血液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