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我对中医的认识之路[转贴]

  [复制链接]
10634 23 scss 发表于 2013-12-25 13:47:2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对中医的认识之路[转贴]0 Z% [# h1 p0 S, c8 A" G1 o+ S
初识中医+ W* }& _, j3 M: V/ P/ v
    我对中医中药最早的印象,应该是来自于家里的那个药罐。这个药罐应该有些年份了,因为常年烟火的熏烤浑身黑乎乎。我妈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会买一些草药煮来喝。每次煎药一股浓浓的药味弥漫在整个房子里,说不上是好闻还是难闻,后来也就习惯闻了。那时候乡下很多人经常会到野外挖草药去,挖来的草药晾干后有人来收。读书识字之后,从语文、历史课本中接触到历代神医的种种神奇事迹: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这些都给了少年时代的我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医的有效和神奇就此深植于我的内心。
& w0 r) X- y: h4 m
+ H& L' {+ G% d& s    说实在,在中国这个环境里,支持中医是正常的,自然的。因为你从小所接触到的冠以中医前面的定语都是:民族瑰宝、博大精深、神奇疗效、治病治本......反中医才是不自然的,因为这意味着需要你不断的学习,勇于否定从小到大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 r* x* E6 |3 ^$ B% t6 Y% N
2 r4 ~" E* j, _
    大学读的是工科专业,毕业、参加工作,我对中医从来没有起过一丝的怀疑,一直认为中医是好医学,中药是有效的医药,平时得个感冒的小病,板蓝根也是常吃的药。尽管那时候听说过新语丝这个网站,但从来也没去看过。
- U: @. v) P' W# G; n0 s + ?! ]; Q' J2 j3 {" e
初次起疑
, V0 y' Q0 O& ?& h3 f" ?, m% A2 v3 d$ L9 _/ x    第一次听到对中医的反对之声来自于老罗语录,时间大概是2006年。老罗语录里有一段是将中医和中药的,那段音频里老罗对中医中药的信众用了一个单词来评价:Gullibility(易上当的、易受骗的)。现在回头再听这段音频,老罗虽然对中医和中药的批判很给力,但是里面还是存在着一些认知错误的。但当时这段音频给我的震撼是不可估量的,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医也有反对者,原来中药也有那么多的不良作用。3 J  Y: T& A6 X5 h, r0 F$ N7 Y( @5 L
. `" t/ V) S- E& T/ g6 T
    比较可惜的是,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深究到底哪些中药有不良副作用,只是知道了龙胆泻肝丸会造成肾衰竭,其元凶是马兜铃酸。我没有对中药的整体疗效性能有所怀疑,而是认为有些中药确实是不靠谱的甚至有害的,但是这么多的中药经过这么多年的检验,应该还是能够治病的。至于中医养生之类的----针灸、食疗等等,更是深信不疑。; @1 |& A1 Q2 }+ H2 d* T

: n8 K- E% G, u7 }    几年前我妈打电话给我说她同事有一本书叫《不生病的智慧》,写的很好,让我也帮她买。那时候孤陋寡闻,还没听说健康教母马悦凌的大名,更不知道她所宣扬的那些理论,我还以为就是讲健康保健的科普书,于是我在网上帮我妈买了一大堆这样的书,唉,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查询了一下记录,这单书是2009年8月份在当当网买的,在一堆《不生病的智慧》中间,夹了一本方舟子的《科学成就健康》。可惜的是,我妈几乎没翻过这本《科学成就健康》,尽管我后来多次跟她说要看看这本书,但是她的兴趣依然在《不生病的智慧》这些书上。买书的时候之所以夹了这本《科学成就健康》,是因为之前我已经看过了。这本书其实在我对中医认识转变的道路上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后来我对中医认识的巨变,在这里应该就已经埋下了伏笔。2 ^4 ~7 ?2 `5 f1 V6 v) S9 \* T; g

' K4 Q6 f) _4 B9 |% |+ N: t$ T4 q9 d柳暗花明
: y. W: l; e6 v( Q( Q    我对中医重新认识的转折点是2010年,因为这一年我看了方舟子的《批评中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第一次了解了“双盲”、“随机”、“对照”、“大样本”这些概念,这几个概念对我以往的认知是颠覆性的。今天回过头来看,一个具有理性思维并愿意理性思考的人,在弄清楚这几个概念后,基本就能看穿中医和中药的本质了。这个转变的过程,似乎是短期内的巨变,但又是如此的水到渠成。我想跟我有过类似转变经历的人都能够同意,这个转变是不可逆的,在你认清中医的本质之后,你再也不会再回转去相信中医和中药了。: {& a) U3 e, X+ W# i

/ s. E6 X, k% g4 C    这一年我也用上了微博,从微博上得到关于中医的更多资讯。我想如果微博能够早出现几年,我说不定也能够早些认清中医的本质。7 ^* l8 B5 _5 X9 E8 T
+ `" q) N$ g% N7 p+ }
    经过这一番转变后,我对所有的中药、中成药完全免疫,以前感冒常买的诸如板蓝根、感冒冲剂再也没买过。并且我希望能够影响周围的人,这种心情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不过在这方面我比较失败,我只有把我妻子争取过来,其余的全部以失败告终。有一件比较值得庆幸的事,我儿子是2011年1月份出生的,在他出生之前,他爸爸已经彻底认清了中医的本质并且把他妈妈也争取过来了,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不会再受到中药的毒害了。(不过后来的事情证明,我当初这个想法太简单了)4 F; y8 X+ M. {9 e9 S4 O3 F7 o
: Z" O, c' j  p
中药注射剂) \0 {7 k7 w. y1 j
    从2011年以来,我对中药和中成药可以做到完全拒绝,但是之前一直没听说过还存在一种叫“中药注射剂”的东西。第一次接触中药注射剂是在2011年12月,我妻子因感冒发烧咳嗽,我陪着她到小区旁边的一家小诊所打吊瓶。诊所医生给开了两瓶注射液,第一瓶快要打完要换瓶的时候我发现第二瓶注射液不是平时所见到的无色液体,在幽暗的灯光下呈现诡异的黄色。我马上找医生要看这个注射液的说明书,医生给了我。这个注射液的具体名称我忘了,可能是“柴辛感冒注射液”或者“穿琥宁注射液”。反正我一看到药名就觉得不靠谱,于是掏出手机查询了一下,在某一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找到了这个注射液的大名。读过之后,我马上要求停止注射,赶快回家了。(事后发现这家诊所居然是家黑诊所,真危险。)
* B+ }- N3 y9 V4 o" W- V
; r* l, r* p+ p6 E; Z    之后我就开始对中药注射剂就留心了,在看了一番资料之后真是心惊肉跳,这种药效可疑,副作用如此明显的中药注射剂离我们是如此的近,我甚至都怀疑我以前也被注射过中药注射剂。后来我就跟妻子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千万千万把好关,决不能让儿子受中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的毒害。$ u3 i& P# [5 {8 V8 E, {

' d9 f. l! i& p- i8 L    2012年5月的一天,我儿子因为感冒引起咽喉发炎,我岳母就带儿子去了市二医院儿科。医生检查后说要住院,并在当天开了注射液开始静脉注射。我妻子是下午从单位赶去医院的,然后就打电话给我说了这个情况。这个注射液叫炎琥宁注射剂,医生开药的时候跟我岳母讲这个是中药注射剂,纯天然无任何副作用。我是当天晚上赶到医院的,在病房睡了一宿。第二天早上医生查房,我跟主治医生讲不要再开炎琥宁了,医生还吓唬了我一番,说这是抗病毒的药,不用的话病情恢复的就慢......在我的坚持下,炎琥宁总算是取消掉了。
. _. f, M' w( r, }8 c  H# f
" \+ x0 {! X' s/ e  E$ z0 F    关于炎琥宁注射剂,我事后找来资料看了一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9年8月发布的第23期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里是这么描述的[1]:" u, a. T3 k: p- ^, w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炎琥宁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 G. T; L0 P5 ~6 c& a2 ?& I. V" P
------“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炎琥宁注射剂用药风险,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权衡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治疗利弊,应谨慎用药。”
( }; q2 y5 U/ \* d- v7 d" N 3 G* j& Y  S! {, ~' _
    2009年发布了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12年居然还有医生对患者家属说这种药无任何副作用。但是就这种不痛不痒的通报,能起到作用吗?反正很多医院继续大量的给儿童甚至婴儿使用炎琥宁。2012年9月份,合肥发生了集体性的婴幼儿因使用炎琥宁导致的休克事件[2]。
9 H' O7 |0 T  h4 S/ J; N6 a3 W* c. g( e 1 ?0 G& b7 s, T) x) k+ ~* G% g
    还是2012年5月份,我妈打电话给我说这几天浑身发痒,睡觉都睡不着,去医院检查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之后又持续了几次。6月份端午节的时候我回了一趟老家,我妈因为有美尼尔兹综合症,那几天病又发作了,我陪着我妈到镇上的医院。我先去办另外一件事,办完去医院我妈已经在注射大厅开始打吊瓶了。我拿起边上放着的配好的注射液看,看到了其中有一袋是“葛根素注射液”。马上这两件事就串起来了,我赶快问我妈上个月是不是注射过这个葛根素注射液之后发痒的,我妈回忆了一下说是的,都是每次注射回去后发作的。我去门诊找开药的医生,是一位年轻的女医生,我很不客气的问,“你开药之前有没有问过病人的既往过敏史?我妈上个月也是在你们医院打点滴后浑身发痒。”女医生吃了一惊说对不起那是我疏忽了没问仔细。说完她马上跑去注射大厅,把葛根素注射液拿去退掉。4 U2 h5 }/ Y3 _, R3 Z* O
) M& l$ X' P( m- O. H( j& G
    我到现在也不能确定我妈的发痒症状是否跟葛根素注射液有关,但是从此以后我妈以后再没输过葛根素,也再没有过浑身发痒的症状。因此我判断,她那几次发痒应该就是注射了葛根素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
! W3 C" h, G* l8 w2 y4 [ 4 W, T6 t6 H& W) Y# e( e
    关于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在2003年第三期和2006年第十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给予警示[3],下面摘抄几段:0 C1 |0 }, v$ o" S) n/ I
------“鉴于静脉输注葛根素注射液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临床用药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X) a& S" v4 l! d4 X
------“葛根素注射剂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如不及时发现、治疗,会危及生命......广大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时,应进行充分的风险/效益分析,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其严重不良反应......”
! Q. e" N' a: ?6 [- C * W3 e; f4 t) l% K3 k$ l. I: {3 _+ a0 O
    从我妈的经历来看,这两份信息通报基本是无效的。我妈是个深信中医中药的人,身体也一直不太好,各类中药各种秘方都是她的常用药。我跟她讲药物的有效性验证过程、药物的副作用这些内容,还买了《批评中医》给她看,希望能够说服她不要再吃中药了,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我说的时候她也能听进去,但事后依然我行我素,中药照吃不误。我因为工作在外地,也没有办法阻拦,只能每次通话的时候劝几句,起码不要受各电视台里那些神医独家秘方之类的忽悠。最后我也基本不抱什么希望了,我跟我妈说其它的我也不说了,你起码对中药注射剂一定要拒绝。1 g0 n" `# W2 J$ n' B1 q

* d/ S/ L; t+ b7 ^     今年1月底,我放假回老家过年。那个时候我爸因病入县城人民医院,我当天晚上就去了医院陪护。当时我还想着之前叮嘱过我妈一定不要用中药注射剂,因此第二天早上护士拿注射剂过来的时候我看后吃了一惊,里面依然有一剂“葛根素注射液”......我跟护士说这剂药不打了,护士问我为什么,我说等主治医师回来让她来找我。大约1个小时后,一位女医生来病房,说自己就是主治医生,问我为什么不用。我把她请到走廊,委婉的说了几句关于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之类的,这位女医生马上就明白,说那就取消掉吧。末了女医生还略带尴尬的对我补充说了一句,其实不用也没什么的。9 e  l1 K; j! v* S7 S+ ], N

$ }: B% C* e% J: y- H     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我和中药注射剂接触的往事,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中药注射剂是所有中药里危险性最大的一种。即使是从传统中医的理论出发,这种中药注射剂也是不伦不类,完全违反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在任何时候拒绝中药注射剂,对自己的健康只有百利而无一害。要想了解关于中药注射剂的更多内容,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中药注射剂揭秘》。[4]
6 ~3 }9 T8 U0 M4 n$ e2 T5 \
8 f0 {1 }! T9 q    鲁迅先生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从现今的情况看,基本可以把“或无意”三个字去掉,中医就是一种有意的骗子。反对中医,任重而道远,但我可以从自己做起,影响能够被影响的周围的人。
6 y/ U* G# U* K- \% b$ v + |; e# X9 [4 {0 g( `
后记7 P! E# {! r$ a" G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新闻:
/ W3 Z( j6 t& @+ c    【湖南一药房为多卖板蓝根散布禽流感谣言】岳阳一家药房外的LED滚动屏幕上“提醒”市民: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已经蔓延至岳阳,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抗病毒口服液对新型流感病毒有一定预防作用。一些市民纷纷进店打听情况,店员趁机推销板蓝根颗粒、黄芪颗粒等“预防新型病毒”药物。
; O5 M2 u& [; V+ H7 ~ / f& e7 ]: ]2 M4 y& l5 w* ?
    当时看过骂一声无良奸商也就算了。万没想到,这则谣言真的影响到了我。我儿子前两天发烧,我之前就跟妻子叮嘱过儿子发烧应该如何处理:先用物理降温法,如果腋下温度超过38.5℃就吃点退烧药布洛芬。如此处理都用不着上医院就能够痊愈。这次也是采用这种方法,中间体温反复了几次都还在正常范围内。但最近因为不少地方有禽流感疫情,我岳母也是心急则乱,居然也信了这则谣言就去买了“抗病毒口服液”并喂了儿子半支。这个所谓的抗病毒口服液的成分是: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可以想象我心中的感觉,这个尼玛不知所谓的药,不知道抗的哪门子的病毒,大概是中医口中的“热毒”、“寒毒”、“风毒”什么的吧。我让我妻子赶紧把剩余的口服液扔掉,并再三要求我岳母在儿子用药的问题上,千万不能如此自作主张。其实我岳母比起我妈来,算是比较能够接受新事物的,她虽然不完全同意我对中医中药的态度,但在一些具体方面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对于我和妻子对儿子用药方面的态度,也能够接受,但这次还是中招了。  Y1 p1 `/ F  f5 ?6 `/ B
9 {( O7 H9 T2 K4 F
    最后说这件事,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都是长辈帮着带孩子。但是在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健康等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坚持,不能完全随着长辈。身为父母,去学习正确的知识,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义务。) B( \! e$ Y9 D
. o( w# o* K9 p4 w4 o! s

23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17-12-18 15:00

scss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13-12-25 13: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1]《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3期) 关注穿琥宁、炎琥宁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41077.html
6 R* Z' y6 a5 E/ |[2]《安徽十余名婴幼儿使用炎琥宁休克》http://baobao.sohu.com/20120918/n353410738.shtml% Q9 ^2 y, @/ P- K( V, s5 r) [. v
[3]《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0期) 警惕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11282.html
% E3 f5 z+ T2 H+ y% |$ Y《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期)右旋糖酐40与过敏性休克、甘露聚糖肽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穿琥宁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参麦注射剂的不良反应》http://www.cdr.gov.cn/xxtb_255/y ... t20080626_2817.html
; y* U$ `$ s  @+ W( e[4]《中药注射剂揭秘》http://www.scipark.net/2011/10/中药注射剂揭秘/
" i; I, R9 ?% O3 p. A7 |/ s$ H; \ 6 X* j7 U' F" M5 U: v" R
补记:9 R3 Q: h! C& o5 @! q# f
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很多人说你的论据不充分,根本不能得出拒绝中医的结论......我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自己的经历,并不是中医科普文,所以你们要的论据本来就不充分。不过说这样的话的人多了,我干脆就把我这篇文章贴在自己qq空间里,和同学朋友的辩论也贴出来,这里的论据就很充分了。  N7 a9 m1 y5 N* h  W( H1 P5 i" h+ Z
========================以下是辩论内容,Q为别人回复,A为我答复======================9 _3 [; L& O/ D* S* C: b
) N) {/ u' N; q% J' U* x  N; n
Q: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确比较多,但也不能把中医一棍子打死吧。毕竟西医没进来之前,中医在我们国家用了几千年,疗效还是要肯定的。像马悦凌,她的观点也并不是全无道理,只是走了极端,就变得有点神神叨叨的,不过极端容易让一部分人对它迷信,只是也让一部分人对中医也生疑。顺便说一句,我怕了孩子一上西医医院就挂水,所以我儿子生病大都用中药搞定。
$ G* z+ m' x3 P1 r
" M) S/ {9 L. s6 k! U" c6 eA:关于中药的疗效问题,在我弄清楚“双盲”、“随机”、“对照”、“大样本”这些概念之前,我绝对同意你的观点。你是医学专业的,相信在循证医学方面一定比我懂得更多,几千年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自愈性疾病、安慰剂效应,这些你应该比我了解的更多。我不知道现在有什么中药能够通过双盲对照随机大样本的实验。另外,基本所有的中药和中成药的说明书在禁忌和不良反应都写着:尚不明确。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马兜铃酸的不良反应方面,依靠传统中医的温热湿寒的理论,能找出来其强烈的肾毒性?我对中医中药的观点就是“废医验药”,那套理论完全是糟粕,具体的药品疗效和副作用要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筛选,这才是中药的出路。另外我同意孩子不要经常挂水,但我绝对不会让他吃中药,孩子发烧的处理方法文章里也写了,非常管用。. h( B$ _9 }3 M
  1 c. l) a$ Z! f
Q:是药三分毒,但完全否认是否过于偏激。
0 W. F, O- D# G: b, _! l! B6 F3 b - G- i& i8 p0 y% }
A:中医常说的两句话是“天然无任何副作用”和“是药三分毒”。第二句通常是第一句话无法圆谎的时候才说的。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不是二分毒或者四分毒而正好是三分毒呢?是否有毒、毒性如何是要靠证据说话而不是随口胡诌“三分毒”。其实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有副作用,我们用药就是在疗效和副作用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关于药品的毒性,必须要依靠严格的毒理性试验来得出结果,靠“三分毒”和“温热湿寒”这些玄虚的理论是不能得到有效的量化数据的。我文章中提到的马兜铃酸,2003年之前同仁堂生产的“龙胆泻肝丸”里就大量的含有,在全国造成了超过十万的尿毒症患者,而这种药的作用仅仅是“降火”。为了降火搞的必须终身做肾透析,这种平衡点找的也太差了。这种事情发生的原因就在于中药根本无须做毒理性试验。你去找找中药和中成药的说明书,看看不良反应和禁忌这两项一般写的都是什么。关于药品的疗效,这也是中药能迷惑人的一个地方。有些人吃了中药病确实好了,觉得这个药确实有疗效,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后来知道了“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这才恍然大悟醒悟过来。关于这个实验,这个漫画其实表现的已经很清楚了,可以看看:

4 h6 I' j7 X5 t* u1 C; W: s0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篇文章要让4年前的我看,那时候的我也会觉得太偏激了。今天我要说,一点也不偏激。我不奢望一篇文章能够说服谁,但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可以对中医和中药多找些资料来看看。不管最终观点如何,我给三点建议,做到这三点起码能规避很多风险了:1、勿给孩子吃中药;2、拒绝一切中药注射剂;3、拒绝一切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6 n1 ^7 w& E4 I) ~- r+ f1 }
  
: w4 H$ v; e  `8 sQ:呵呵,我同意你的后两个观点,但是第一个观点不敢苟同呀。我已经怕了西药,如果连中药也拒绝,孩子生病就无药可医了。最主要是实践说明中药的确有疗效。上一次我儿子肺炎,在儿童医院挂了一个礼拜的盐水,都没有好。我看这样再挂下去不行就改看中医,反而很快就有了效果。后来,小孩咳嗽、哮喘我就基本吃中药了,也都是有效果的。如果去看西医,一诊断有哮喘直接就是挂水和激素雾化。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排斥西医。不过只是认同中西医各有其强项,只是对抗生素、激素和吊水的畏惧,让我更倾向于接受中医。7 R5 d" F. V( N( c1 i2 B
& J# ?( w! J4 p+ i
A:反对中药并不意味着我赞成滥用西药,我也反对滥用抗生素,动不动就挂水。前面有个回复我说我们用任何一种药物,都是在药效和副作用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样我们首先就要确定一种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然后再做选择,只可惜中药在这两个方面一律欠奉。其实如果中药能够通过这两点的检验,我举双手赞成!关于药物的药效,我的观点是要通过双盲法才能发现,而几千年的历史、口口相传、甚至自身的体验都不足为信,因为上述几条无法排除自愈性疾病、安慰剂效应的干扰。至于副作用,那更是无法忽略的因素,有些中药可能是安全的,但是也有很多中药已经验明具有肝肾毒性。可怕之处就在于你不知道你所吃的中药到底有何副作用,为谨慎起见,所以我建议不要给小孩子吃中药,毕竟他们的肝肾功能还太弱。那些为了降火导致肾衰竭的前车之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至于说西药也有副作用,我想说在"可控、已知量"和"不可控、未知量"中间,我宁愿选择前者,也许后者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在身体方面,我不愿意冒这个险。6 }" h7 r' }; i  H  z)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scss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13-12-25 13: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Q:看完文章,也谈点个人看法:
4 W" ^7 h& P6 }/ B! A5 R. E1, 何为中医,何为中药,西医西药又是怎么和中医中药区别的,这点没搞明白,只凭印象中,个别人认为的对中医中药的理解,再偏激的看法都可以理解。
; v/ T, o0 ?9 A$ J4 l8 |2,“是药三分毒”,不是针对中药说的,只是大家对药的一种普遍,不针对中药,西药。“中药是纯天然的,无毒副作用”,这也是大众的误读,媒体的渲染,你翻阅任何一本官方医药书籍,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这说法。) Z$ n. q8 U+ c
3,文章中举例说的几种注射药剂,我的理解都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属于传统中医中药,拿他来佐证中医中药不可信,有点牵强。说个简单的,那几种注射剂中医师是无权开此处方的。(医院的中医师也没几个懂传统中医的)! {, {$ d) T% [+ Q5 i; q
4,用药,不要分中药,西药。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么用,庆大霉素,是传统西药吧,初起不也治愈很多病人吗,但用烂了,问题就出现了。关键是用药的人怎么用药,如何把握根据个人病情用何种药,用多少量。就像评论中讲到的“在药效和副作用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是医生的水平,不是中医西医的水平。0 t0 w- z  b3 ?! z1 Y/ c' B7 L
5,为什么现在有些人说中医好,对西医印象很差,我理解,作为存在的两种医学,中医治疗思路针对的是个体,能解决患者个体的问题,而西医针对的是群体,能解决患某种病群体的问题。对患者来说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要紧呢,还是一群人的问题要紧!!! 总体上西医优势远远超出中医,但在某些方面,中医还是有它优势的。
! M5 r) Q5 I" U9 ^
9 [$ Q6 x4 P; M. T* P1 S" s总结,从患者的角度,能解决病疼的医生就是好医生,管他西医中医。能缓解症状的药就是好药,管他西药还是中药。从个人角度,多了解点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有好处,但不可戴着有色眼镜去抵制某种医学或医药。就像吃盐,吃盐多有种种坏处,但你不能拒绝吃盐,拒绝吃盐那就彻底没病了,人没了,哪还能得病!!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scss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13-12-25 13: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还有一部分不知什么关键字,发不了,想看原文的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88f3c01017b3w.html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草船借箭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3-12-25 14: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烟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楼主辛苦。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1]初来乍到
porterli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12-26 11: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但我是不会选择用中医治疗癌症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fengjz  初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14-9-14 14: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草船说得比较委婉。个人以为说“中医就是一种有意的骗子”未免太偏激了一点,一竿子扫了一船人
小小之舟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9-14 18: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musedd  初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14-9-14 19: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无锡
两者的基本理论不同,何以能用相同方法评价?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liwang120  初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4-9-14 23:5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滨州
以后不吃中药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