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体磁共振成像仪器“点亮”肺部
, Y8 P5 |# I9 k, o4 p9 M8 vhttp://news.medlive.cn/xctmr/info-progress/show-83619_241.html! P% d* n- Q; [
, K$ `7 n+ i2 t; P7 H' H
科技日报 2015-09-08 发表评论 分享
* `& r5 w) s! P$ n) |5 m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的气体磁共振成像仪器,不但能看清肺部的各种病灶,而且能清晰地看到肺部的吸氧能力和氧消耗等功能。这对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我国排第一的肺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T5 L N) p% Z4 H. d
, m. j% K/ e3 ~/ B- B9 r
7日在中科院武汉物理数学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病人穿好人体“马甲式”高灵敏肺部成像探头,推入核磁共振谱仪,吸入惰性气体氙,摒住呼吸约6秒钟,同时启动谱仪,之后检查结束。从电脑屏幕上就看到病人的气体磁共振影像。显示病人的左肺叶下部有一块明显的通气缺陷,这与病人先期做的CT图像显示一致。但影像的右肺叶上还显示出一些小的病变组织,这在CT图像上是没有的。; N- j0 b% v$ c+ Q7 y6 f5 \
3 g8 n* Q5 \' h! v7 y6 T% T* b在我国,临床上用于肺部疾病检测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胸透(X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这些检查虽然能看到肺部的疾病情况,但不是很清晰,不能全面提供衡量肺部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比如肺部气—气交换和气—血交换等功能指标。$ c1 t& U; u n0 n: U
6 [% q; S, @$ a7 H7 R: Z3 {: y要想“点亮”肺部,就必须增强气体信号。由周欣研究员领导的团队,使用级联激光光泵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了氙-129气体极化装置,从而获得了比原来气体信号增强了44000多倍的气体信号。他们研制的新型“马甲式”高灵敏肺部成像探头,提高了肺部气体磁共振信号的激发均匀性和接收效率,高效并定量获得肺部氧气—二氧化碳交换、氧气—血液交换的动力学和影像学信息,使大夫不仅能看到肺部的结构变化(如纤维化等),也能发现肺部的功能变化(如吸气能力的下降等)。
J8 i2 J, r' N' W8 I- g ~
4 Y5 R# _0 \, P/ H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吴光耀教授说,相比传统的CT检查,新技术可以无接触、无创伤、无放射性地使肺部功能可视化,增加了医生早期诊断的的可靠性,不必非得等到肺部出现病变才能确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