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癌患者驱动基因「三巨头」:EGFR、KRAS、ALK
9 f0 t" o' O i" P" I# T3 S$ v+ t7 B, S+ v; p0 S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患者的 85%,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对非小细胞肺癌来说,病理组织形态学亚型的确定、相关基因(EGFR、KRAS、EML4-ALK)的分子学检测,是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的首要条件。6 H* q7 l: k' [ u
目前,临床相关生物学指标在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强。然而,瘤内异质性(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ITH),指一个癌灶组织中含有多种分子学表型不同的肿瘤细胞。这严重妨碍了肺癌患者的分子学诊断和靶向治疗,因为一份肿瘤标本并不能反映整个肿瘤的分子学特征。
$ s) Q) A* J7 L7 F9 _ X/ f临床上,常用的分子学检测技术有 Sanger 测序和 PCR,但两种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局限。不过,目前敏感性更高的分子学技术(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RMS)已经进入临床。0 T, q8 O; p/ n( L1 g# b' ^3 t
通常情况下,癌灶中不同组织学表型的肿瘤组织,其突变驱动基因(driver gene)也不同。同样,肺癌也具有瘤内异质性,主要由腺鳞癌和小细胞癌组成。确定肺癌中不同形态学表型组织的驱动基因,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组织学表型不同的原发性肺癌组织是否也存在瘤内异质性。
6 S+ {6 c) }/ g& j6 X2 ^6 l$ O中国广东癌症研究所的 Zhong 团队近期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用不同分子学技术分析了组织学混合亚型肺癌中三大常见突变驱动基因(EGFR、KRAS、EML4-ALK)的差异,该文章于近期在线发表在 Lung Cancer 杂志上。1 g! v. W5 A% U& N% _* q. u' g
) Z* {+ j u7 e% K该研究共纳入 79 例肺癌患者,这些患者均携带突变驱动基因(其中,EGFR = 65; KRAS = 10; EML4-ALK = 4)。对 EGFR 突变肺癌患者,直接测序(direct sequencing,DS)的瘤内异质性检出率为 13.3%(8/60),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RMS)的瘤内异质性检出率为 1.7%(1/60)。
9 t- X8 @4 i0 y! z* g对 KRAS 患者,直接测序的瘤内异质性检出率为 20%(2/10),高分辨熔解(high resolution melting)的瘤内异质性检出率为 100%(10/10)。荧光原位杂交显示,EML4-ALK 重排的瘤内异质性检出率并无差异。
, x# B" _; ^0 B7 P' x$ K9 v5 V综上,在进行高敏感性技术检测时,肺癌不同形态学组织中 EGFR/KRAS/EML4-ALK 驱动基因的瘤内异质性并不常见。可见,突变驱动基因相关的瘤内异质性可能与癌灶中突变肿瘤细胞的数量和分子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有关。 |